返回列表 发帖

为成为高级会员开始灌水(转贴)

工作十年,用本经历
       向前看度日如年,向后看光阴似箭,一晃人生就十年过去了。95年从大学稀里糊涂的毕业了,一个偶然机会进入了一家特大企业的财务部,原因我的专业是计算机和财务管理。当时这家企业要改制上市,其中有部分募集资金要用于财务电算化的,建立企业的财务系统,但在财务部中只有一个人学这个专业,是93年毕业的。(后离我们而去)我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学校机房使用的是268的兼容机,到了公司看到都是清一色的IBM、COMPAQ(CPU基本是486DX的,OS是WINDOWS3.1),还有一台高速油印机,我的眼都直了(感觉自己就是阿土仔),在学校里我也是到毕业时才接触过WINDOWS3.1的。要知道当时的电脑可是天价啊!一台268兼容机也要1万多。一台原装机起码要3至4万元。最惊奇算是看到我们老总的秘书在摆弄一台THINKPAD 755拨号上网,(第一次有笔记本的概念,印象深刻)据说这台TP是美国的一家公司送的。
        接下来就是分到一台比较次的COMPAQ 486 SX(欺负新人啊),在自己的办公桌上装好,心里激动啊,但到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就再也没有这种心情了,好不容易等到下班,等到夜深人静了,自己偷偷留在办公室把三国志3安装上,打到半夜,提心吊胆的,怕被发现没收。后来才发现这是多余的,因为在办公室的同事除了用用WORD和EXCEL外,电脑就是一种摆设,但就是这样也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了。
学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都知道学期中有一个大作业,就是把12月的经济业务,用手工做凭证做帐做调节表做科目汇总做年结做报表等,这是一个头都大的作业,因为只要一出错就会做成帐不平,但要查找那里出错却就非常困难了,只能又重新来一次。可见社会变革每前进一步,都是多么的艰难。自己当时感到出生在70年代还是不错啦,因为有计算机不用手工去从事会计业务了。但现在自己又后悔了,男人就不应该从事会计工作。公司流传一句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好女不要嫁会计男。
      经过一个月后,正式转正,工资奖金全部约为2000RMB,从小到大就没有见过这么多钱。有了钱就有想法了,因为看到办公室的走廊里堆着一些废弃的COMPAQ386,所以假惺惺地对科室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主动清理这些废品并为办公室环境清洁尽点绵薄之力,很快得到领导首肯。结果拼出了一台原装的COMPAQ386DX,带CDROM,声卡,影霸卡,自己用500元买了一台旧显示器,在宿舍玩得不亦乐呼。四个月后表弟也要毕业了,他的毕业论文和毕业推荐表都是在这上面做的。当时还提出要拍他们辅导员的马屁,辅导员要强买强卖,用3500RMB就把电脑拿走了,事后我还拿出1000元给表弟补贴伙食。这个马屁精现在居然已经混得不错,看来性格定命运啊。
       进入了96年,已经是Pentium年代了,饱暖思淫欲,为了保持清贫,保持在专业形象,自己考虑是否买一台笔记本了。

真明白,呵呵,;) ;)

TOP

真明白,呵呵,;) ;)

TOP

肯定是要买本本啦.

TOP

??????????

TOP

一般而言,企业用户的需要是矛盾的,一方面信息管理系统越来越庞大、建设周期越来越庞大,投入越来越多,信息处理越来越严谨,所以,一般企业是不可能频繁进行升级和系统移植的,他们要求是稳定。我见过很多大企业,其实他们的系统很长时间内只是使用WIN98或2000这样的系统的,硬件只要不损坏就无所谓。另一方面对于他们来说升级压力,主要来至软硬件的相互关联和服务支持,从利益角度来说,IT企业永远是和消费者对立的。微软,INTER其实在商业上是联盟和垄断的,如果硬件不配合软件升级,软件不配合硬件更新,那么他们就会消失在社会发展中。所以我用了这么多本本后,承认稳定是最重要的,商业用户的数据安全比笔记本的安全要重要,价值要高,所以第一强调的是稳定,性能等反居其次。稳定和够用,也是我们的国情决定的。
        从计算机的发展来看,70年代到90年代这二十年时间,IT的发展加速度应该说是比较慢的,90年代至今却可以用飞速来形容。我们见证了笔记本的时代的变迁和飞跃,CUP从8位到64位,内存从KB到GB,显示从黑白到3D,通讯从MODEM到无线到千兆等,同时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就是一种很好的人生收获,一种很好经历体现,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殊途同归,是由一而再而三,再由三而再而一的,纷繁复杂到了极致,就是返朴归真,我们并不能单纯地对硬件追求无止境的提高,这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不可能的,我们更重要的是对小黑人文思想底蕴的理解,理解小黑对我们最终用户的人性化的温情和关怀。其实为什么这么多人对小黑的感情这么深,这是因为它已经变成了一种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机器了,它陪伴我们经历了很多黑暗的时间,当工作和家庭遇到挫折时,它都默默地尽忠职守,所以有时它对我们比老婆、女友对我们都好。现在我不再碰技术了,只好把收藏的TP作为以前诸多东西的载体。
        今天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口,望着在十字路口来来往往的人群,面对种种困难压力,是悠游泉林寄情山水?还是在激流中拼搏前进?我心中不由地问:我能走多远?小黑能走多远?我们的方向在那?虽然这次的选择很困难,但已经今非惜比了,因为(不好意思,引用一下雪村的歌,但还不知道名字)
经历了风霜,道理懂很多。
见惯了雷和闪,人生没蹉跎。
迷失在爱与恨,心怀更广阔。
遭遇了愁和苦,糊涂最难得。
人间的美与丑,眼明自分辨。
面对着天和地,从头说
神州起波澜,雄鸡重抖擞。
市井出英雄,处处显身手。
颗颗锣丝钉,平凡最风流。
腹内乾坤转,傲立在潮头。
滚滚长江东逝水,怎拒那涓涓细流。

也许答案就是超越吧。

后记:这篇文字送给自己爱的人、事、物,也是IBMPC制造部股权发生变化后,自己工作十年的一个小结。闻道有先后,学业有专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请不要为技术而技术。高手为已为人,大侠为国为民。(水平有限,引申LUZHONGHUA XD 写的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 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希望各位XD都是侠之大者。我们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事情,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时代烙印和文化符号,我们三十多岁人的责任是去沟通引导年青人,让他们更多的着眼全局,一起努力吧。
非常感谢专门网版主和各位XD的支持。特别是那几位好XD,因为读了论坛规则后,文章中有了一些敏感文字,和几位XD讨论后,心中大快。由于文章是一边工作一边写的,所以比较粗糙,会有纰漏、错误和词不搭意的地方,请各位XD批评指出。

TOP

2、没有细分客户群体,产品定位不明确。从IBM的名字就知道,它的产品是面向商务人士,(说白了就是有钱人)这就决定它的客户群体相对比较少,市场的占有率低。在95年以前,由于各品牌笔记本的价格,差距不大,这问题还不算突出,95年后使用笔记本的人群增加,使用需求也就趋向多样化,现在IBM TP只有T、X、R和G四个系列,产品系列相对日系来说是单调了(SONY的产品线十分丰富,但存在时间都不长),其实G系列的设计就是有违笔记本设计初衷的,就算商务人士有汽车,谁也不会带一台5、6公斤的笔记本吧,这实也太重了。R系列可以说是A系列的接班人,但它的工艺和扩展性,却比不上A系列,尽管它便宜,但商务人员也不会选择它。剩下的就是T和X系列了,这两个应该是IBM的主打产品,也是商务人士选择的最佳产品。这两个系列却有内讧的现象,就是X3*为了注重性能,而降低了便携性,(这点定位日系里的松下笔记本做得比较好,它就是商务笔记本,不单轻便,而且坚固异常)T系列却相反,注重便携性,相对来说忽视了性能。我认为X4*系列对于商务人士来说是属于比较成功的产品。可能各位XD不同意,因为中国的黑友注重笔记本有超前性和耐用性,保证本本长时间内不落伍,(经常有XD提出极高的要求高分绚丽宽屏、高配CPU、G级大容量内存、7200硬盘、ATI X800、TP600手感的键盘、DVD刻录机等等)这由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等国情决定。是否IBM会对整个产品线作出重大的调整呢?个人认为不会,因为每个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企业一般为最大有消费群体服务,毕竟像论坛里这样用机器的高手是弱势群体,所以经常会被忽视,毕竟为这极小部分需求,开发模具和生产线是划不来的。
       3、性能和能耗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个人认为IBM TP是非常非常重视本本的使用时间,由于现阶段的锂离子电池使用时间太短,又可以说本本的硬件能耗过大,短时间内电池的改进并没有大的进展,所以TP一直在压缩硬件的能耗,为了节约能耗,就只能选择性能低的硬件,这样又回到上面产品定位不清的怪圈中去。
       希望新TP能凤凰涅磐浴火重新吧。
        在论坛中见识到各位DIY高手,有些DIY的确是合理和高超的。但如果DIY只为追求提高配置的数据和眩耀心理,而牺牲本本的安全和稳定,我觉得有点得不偿失。我们关键是如何用好它。最明显示的就是T42P的高分屏,它对于图形工作者和医生是十分适用,但对于日常用户就未必了,因为过高的分辩率造成显示字体过小,看起来很吃力,容易造成眼睛疲劳。TP在出厂时是经过严格多样的测试的,比如在各种环境,各种状态,软硬件之间的关联等等,尽管是这样TP也会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们DIY后的 TP是否也能做到出厂时的严格测试呢?我觉得不大可能。万一在某次重要应用中,本本出现问题,那损失就大了。我们从CPU的改名、笔记本使用时间的长短就可以感觉到,笔记本硬件数值被不断的弱化,强调的是应用上的舒适和界面操作的人性化。创新的技术来源于创新的思维。技术虽然能够推动产业前进,但真正牵引产业前行的却是客户的应用。所以DIY应该是D以致用,D以致稳,这才是比较正确的理解吧,

TOP

美国也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家庭和办公室都较大,汽车文化发达,所以并不把笔记本的便携和轻便放在第一位。同时美国文化也存在不拘小节的地方,表现出来就是家用本本的多媒体(特别是显示技术)比不上日系本本。商业本本的稳定性强于日系本本。
        但两系并非是割裂的,它们之间也有联系。日本经济的崛起就是因为韩战造成的,美国当时大量的军需物资就是由日本生产的,我曾经看过日本NHK的一个节目,里面讲的就是日本的计算机发展史,当时(应该是五六十年代吧)IBM就在日本成立工作室,成员里有很多日本人,并有当时工作人员对计算机制造的访谈。众所周知的IBM ThinkPad研发大本营—大和实验室(Yamato Lab),就在日本横滨。TP的研发和测试基本都在那里进行。
        从各方面总体来说IBM TP是美系里的姣姣者,但为什么IBM会把PC制造部分离出去呢?除了IBM业务转型(转型至服务器、高端CPU和软件解决方案)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以下全是个人的观点:
        1、忽视市场的变化,忽视财务成本。在刚出笔记本的时候,由于技术水平低,各厂家的笔记本处同一起跑线,所以价格高低也就无所谓,追求的是做功、性能、稳定、售后服务以及应用软件的丰富。IBM TP那时应该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开放了技术标准此役,基本是大获全胜。在微软还是小不点时,它就能开发和提供大量的应用软件。(这是因为美国盗版少的原因吧,哈哈)但正是这些使它的造价高居不下,到了后笔记本时代,还抱此战略思想,忽视市场的变化,忽视财务成本,造成了市场占有率萎缩,赚了么喝,赔了本。这和IBM的硬盘部是一样的。

TOP

先说日系本本吧。大家都知道日本的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火山台风地震频繁,自然资源极其缺乏,从日本人吃的刺身寿司就可以看得出来,没有土地资源,农耕文化落后,只有吃生海产,但他们可以把刺身做得美仑美涣。正是这些条件使日本人做事力求完美,以近乎变态的思想来追求完美极致,但它的文化内含欠缺。虽然笔记本的做功十分精致,比如SO**C1V键盘可以做得很小很小,笔记本经常有电视接收功能,这些东东其实并不实用。
        上文曾提到日本人的暧昧、含蓄、排外,对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保留得很好,对于美系的设计并不感冒,造成笔记本的质量和配件产品有不同,并非全球通用,在日本本土的笔记本配件很多都是100伏的电压有鸡肋的感觉,保修条件也因保修地区不同而也不一样。
       日本的家庭面积极小,人际关系比较淡漠,道路交通拥挤,一般都是搭乘地铁或轻铁,有铁道的王国之称。所以产品一般以家庭使用为主,笔记本的非常小巧轻便,便携性超强。
        日本人工作认真敬业,绝对服从上级,绝对的服从使得社会企业的执行力很强大,工业制造的水平很高,日本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高,国民追求时尚,缺乏文化底蕴,所以它的本本更注重外型,表现为本本更新换代很快,外型靓丽时尚,屏幕清晰亮丽。商店里日系本本打的广告是某季新MODEL,一般是一季度一换,像时装一样。
美系的计算机技术源于军方,开始时主要是解决计算弹道数据。从诞生起就有浓厚的军事色彩,这就决定了它使用通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要求产品安全性稳定性高。不单是计算机,还有航空器、汽车等等
        欧美国家的宗教文化底蕴很深,产品显示宗教文化为底蕴的古典、简洁和大气。这也和欧美的时装一样,体现的是一种追求简洁实用、以人为本的理念。IBM为代表的产品设计讲究的就是一种实用和大气,追求的是个人使用的实际感受和舒适度。具体表现为键盘手感舒适、电池使用时间长和机体结构的强韧度高。

TOP

DOTHAN出现,INTER开始对CPU的频率进行了弱化,不再使用以前的命名法了,命名分7、5、3系列,强调的是机器的整体综合性能。新一代TP42使用了7系列处理器,由于INTER915主板推迟出现,成为一代半讯驰笔记本。这时联想开始收购IBMPC制造部,TP将易主。
       因为SARS的过去,我们的业务也开始强势反弹。日本已经成为公司重要营利地区,2004年有一半利润是日本提供的,这时总公司新的董事长到任,日本的三位总经理,又有两位被调走,真是机关算尽,白费心机啊!日本新的总经理是新董事长钦点的。但天下的乌鸦那有白的呢,只是换汤不换药。公司和日本同时进行人员重组。印证了那句话:要想富,动干部。
       中日关系开始紧张,在东京大阪等地方使馆和中国企业受到了恐吓和冲击。使馆对中方人员发出照会,要求保持冷静,有问题通过使馆、领馆和法律途径解决。同时要注意人身安全。公司业务又到低潮。可见影响跨国的企业的因素有很多很多,稍微不稳定企业就受很大的损失。国与国的关系在这些因素中是重中之重。
        由于两家企业存在很多问题,他们有意将账目混乱不清,所以LP在没有对清账目前是,做不了数据转换的,她的工作进度停滞不前。系统问题就成为业务部门的替罪羊,他们都把问题归结到系统上,一切皆系统之过。这时我真正明白:制度优于技术这个道理。再先进的技术,如果不在清明的制度下,那么它就会变得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小妹又要到英国读研,她有了男友T40的经验,她又盯上了我的T41,没有办法。把T41带给她时,T41从桌子上摔到地面,(如图所示) 幸亏是合起来的,而且地面是榻榻米,所以安然无恙。于是T41被带到英国,小妹打电话来说T41在英国还是很拉风的。她几乎就没有关过机器,同时在图书馆用无线上网自我感觉良好。因为学的专业是法律,所以TP是配到极致了。这期间我 用过NEC LL900、 NEC LN350(国内好象是叫S3000)和松下的R W系统笔记本,使用感觉良好,值得一提的是NEC的笔记本,虽然它的知名度没有SO**高,但笔记本制造工艺却比SO**精细,配件多数也采取模块化FRU设计,应用软件和驱动齐全,售后服务良好,网站提供的资料齐全,价格合理。第一台3D屏幕的笔记本就是NEC推出的。通过学习日语,慢慢的对秋叶原比较熟悉了,其实秋叶原的商店中,以笔记本的成品和外置设备居多,笔记本的DIY配件(如灯管、裸屏、键盘、掌托)是很少的。在论坛里随便一个XD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都比那里人的强。这是有次我要为240X安装内置无线网卡时得出的结论。我找遍了秋叶原,都没有这小小的网卡。最后问人,才知道因为日本的法律法规很严,如果是在内置DIY的过程中出现机器损坏和人员意外,那么就麻烦大了,所以一般商家避免出售高难度的DIY配件。在这里见到过不少TP名机:蝴蝶机,POWERPC8600,TP220。还有A、R系列的所有图形工作站。自己也增加了不少收藏A30、240X、X23、T42P,其中T42P-KXJ是在秋叶原SOFMAP商店(全国连锁)买的中古未使用品,KXJ是当时使用最高CPU755的TP图形工作站了,价格比商店便宜了21万日元。现在的目标是原版的S31。在秋叶原中还有一些商店买的东西比较古怪,在商店中看到日本以前笔记本的广告的海报,TP755当时居然要120百万日元一台。收藏到一个好的机器,那种成就感和DIY成功的成就感基本上是一样的。
       用笔记本也快十年了,自己通过比较知道笔记本的发展和文化背景、民族特点、使用需求、消费观念等密切相关。现在笔记本的主要流派就是美系和日系为代表,其他的一般来说只是两派的分支。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