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芯片组我该相信谁?
--------------------------------------------------------------------------------
PC战场的硝烟慢慢散去,笔记本电脑开始了它们征战市场的历程。生产厂商纷纷通过提升CPU主频来提升笔记本电脑的档次,甚至连万元机型都冠以PⅢ ×××的铭牌出现在市场中。竞争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产品,但是用户能够从笔记本电脑频繁升级CPU的动作中获得什么样的收益?恐怕就需要细细揣摩了。
芯片组作为直接和CPU打交道的部件,是发挥CPU性能的基础平台。虽然在台式机市场中芯片组早已划分成几大阵营,互相竞争的态势昭然天下;但是在笔记本电脑这样一个拥有特殊应用背景的产品中,芯片组被悄悄地包容在它纤细的身材中,其中一些特殊技术的应用也使得笔记本电脑芯片组与处理器的选择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在台式机市场中,如果出现使用高端芯片组配合低端处理器的情况,用户可能会认为是为了保证良好的性能,为今后的升级打下稳固的基础;如果使用高端处理器配合低端兼容芯片组,成熟用户通常不会接受。这点曾经在一度热炒的低价PC中出现,虽然有不少用户购买了类似SiS620+PⅢ的产品,但这毕竟会被成熟用户所放弃。
在PC产品中典型的搭配是BX+PⅢ、815(E)+PⅢ、694X+PⅢ等,它们也因为具有良好的配合,不但充分发挥了PⅢ的强大性能,在稳定性、兼容性上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他的一些芯片组产品,如SiS630、VIA 693等因为内存执行效率低等原因并没有成为PⅢ的理想“伴侣”,因此这样的组合在成熟的市场中并不多见。追求性能和搭配的特殊群体——DIY一族也对这样的“拉郎配”嗤之以鼻,这些都充分说明了CPU不是决定整机性能的唯一指标。
芯片组:整体性能的纽带
笔记本电脑在经过一段快速增长后,已经逼近当年PC的风光,高中低端产品纷纷亮相。可是笔记本电脑的特殊性决定普通用户无法深入了解其中的一些“内幕”。笔记本电脑的用户群,所能见到的指标也不过是CPU的主频、LCD屏的尺寸、内存、硬盘等模糊的指标。可是,究竟产品能为用户提供一个怎样的服务,能讲清楚的人就不多了。前一段时间在笔记本电脑中使用FC-PGA PⅢ的风波,可以看作是用户对笔记本电脑整体性能不满的一个宣泄口。谁对谁错已经讨论得太久,但是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用户已经开始怀疑笔记本电脑这个“黑盒市场”。我们就从上面的思路开始分析影响笔记本电脑整体性能的重要因素——芯片组。
Intel依靠移动型CPU已经成为笔记本电脑处理器市场中的领跑者,它的对手才刚刚正式出发,因此我们下面的讨论将仅仅基于Intel的处理器。
在Intel推出移动型处理器后,配套的移动型芯片组也同期推出。笔记本电脑生产厂商会从各个方面去规划——在处理器只有Intel一家的产品可以选择的时候,如何从设计上降低成本就成为厂家首要考虑的问题。可是笔记本电脑配件的特殊性使硬盘、光驱、LCD显示屏等部分都难以使用其他类型的部件进行替代,芯片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就成为有机会进行选择的部件之一。
芯片组厂商:Intel派与兼容派
Intel为了能够发挥出移动型PⅢ的性能,提供了丰富的配套芯片组,从以前的ZX/BX/MX直到目前流行的815EM和830M,都是移动型PⅢ系列处理器的理想工作伙伴,也是能够发挥出移动型处理器SpeedStep技术的产品。Intel曾经在低端PC市场上获得成功的810系列芯片组,因为与BX芯片组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内存规范相当,芯片个数多)难得在笔记本电脑产品中见到。在台式PC机市场中种类丰富的兼容芯片组也因为存在同810类似的问题,很少出现在笔记本电脑产品中。倒是在台式机市场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单芯片或低功耗的整合型芯片组大量出现在笔记本电脑中,代表产品是SiS630(S),它们成为PⅢ系列笔记本电脑配套芯片组的另一主要流派。我们在这里暂时将它们分别称为Intel派和兼容派,讨论也集中在Intel派与兼容派实际工作性能的比较(其中引用的是计算机世界评测实验室以往的测试数据)。
Intel派因为处理器、芯片组同属一家,因此兼容性,稳定性都非常高,几乎不存在配合问题,只是按照芯片组的不同分别应用在超便携、全内置笔记本电脑中,它们同PⅢ的良好搭配足以满足笔记本电脑的各方面应用。
兼容芯片组的问题则复杂了许多,几乎所有的兼容芯片组都或多或少在笔记本电脑中出现过,SiS、VIA、Ali三家则以不同的特点占据了各自的市场:SiS作为整合型芯片组的代表厂商,推出的SiS630(S)以单颗芯片整合了包括视频、音频、网卡等多种功能,充分满足了笔记本电脑空间、功耗上的苛刻要求,价格上又明显低于Intel的移动型芯片组,因此它成为中低端笔记本电脑产品中最常见的兼容芯片组;VIA虽然没有像SiS那样推出单颗高整合型的芯片组,但是它的PN133等整合了图形、音频的芯片组产品同样拥有一定的笔记本电脑市场;Ali作为芯片组厂商与SiS、VIA略有不同,它针对移动市场的M1621芯片组只在Acer、IBM等少数几家大厂的产品中出现。
高主频处理器:异常工作的元凶
市场的激烈竞争让曾经在PC市场中出现过的情况现在又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中显露,所不同的是从PC产品高主频处理器+低档主板,变成了高主频处理器+兼容芯片组。虽然这样的搭配出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用户也可以从中获得高主频的“享受”,但是结出的果实一定甜美吗?殊不知,在低价笔记本电脑中有时存在的异常死机、不稳定现象,罪魁祸首很可能就是高主频的处理器。
与PC机不同,笔记本电脑体积纤薄,首要解决的就是散热问题,如何有效解决CPU、芯片组的发热是头等大事。可是在某些高主频低价产品中,为了降低成本,不能在散热部分使用昂贵但有效的热管技术,在片面追求CPU的频率后(频率升高后,最明显的现象不仅是计算速度加快,而是发热量快速增长),只会进一步恶化散热环境。高温对于电子产品来说是大忌,会造成笔记本电脑发热、不稳定,甚至异常死机。当然,这是最极端的现象,但是它真实地反映出整体设计对于笔记本电脑的重要性。
超便携机型:无奈的选择
前面我们关于兼容型芯片组的讨论大多围绕低价笔记本电脑展开,此时成本确实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但对于光软全外置的超便携机型来说,SiS630S的采用恐怕是厂家无奈的选择。
超便携机内部的空间是非常紧张的,芯片数量肯定是越少越好(同时可以降低能耗),但网络、Modem等功能绝对不可以省略。在这种情况下,集显示、音频、网卡、Modem等功能于一身的单芯片芯片组无疑是最佳的选择。然而,到目前为止这种产品还只有SiS630(S)独自前行。前面我们已经提到,SiS630的性能与Intel旗下的几款产品相比有较为明显的差距(900MHz PⅢ+SiS630S的CPU、内存子系统得分仅相当于采用700MHz PⅢ的Intel系统),但440BX/ZX至少要5颗核心芯片(芯片组两颗+显示+网卡+音频,Modem可与音频芯片整合),集成显示、音频的815EM也至少要4颗(芯片组两颗+VCH+82562系列物理层芯片,作为芯片组一员的FWH忽略),空间和能耗开销已经到了超便携不能承受的地步。至于被Intel称为单芯片的440MX,虽然CPU、内存和磁盘等性能都颇有Intel风范,但也只是将传统的南、北桥芯片整合为一体而已,显示、音频和网络功能都需要独立的芯片来支持,感觉不是很理想。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难理解SiS芯片组在中高档超便携机型中的应用了。其实对这类笔记本电脑来说,芯片组性能的差异可以用高主频的CPU来补救(而且听起来很美),关键是要改善整体设计,增强稳定性。经过改进的SiS630S稳定性比SiS630有很大提高,还可以直接支持最新的PⅢ-M,生命周期有望超过注定要短命的Intel 815EM。不过遗憾的是,SiS似乎有暂时放弃“真正”单芯片设计的意图,最近推出的所谓单芯片产品都没有集成显示部分。也许在追求性能的台式机领域这是正确的做法,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有更佳性能的高集成度芯片组出现。
芯片组实战较量
为了使读者在具体性能上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我们挑选典型搭配方案的性能指标制作了一个对比图(图1)。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各种搭配都有一个相同的基准(移动型PⅢ 850),但是直接反映出来的处理器性能结果确有差异,即便是反映整机商用性能的Business Winstone也体现出芯片组对于笔记本电脑的重要性。这之间的差异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描述:一台功率强大的发动机(CPU)安装在配合良好的法拉力汽车底盘(芯片组)上,可以充分发挥出发动机的强大性能,构成一辆高速跑车;同样如果把这台发动机安装在“小面”的底盘上,虽然拥有强大的功率,但总体表现我们可想而知。
我们的看法
选择笔记本电脑的用户集中在办公领域,日常办公对计算机性能的需求还是不太明确,转而对稳定性等有较高的要求,这点就不同于那些常常用于编程、作图的PC机。因此我们建议,用户在选购笔记本电脑的时候,不要把目光仅仅集中在CPU这样一个有些“超前”的零件上(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最低主频PⅢ也已达到600MHz,足以满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常见应用软件对处理能力的需求),请用您的余光看看芯片组,并将从CPU嘴里节省的费用购买更大的内存和硬盘,这样,您获得的将是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插上移动翅膀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