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帖由 peter9898 于 2006-4-26 10:31 发表

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亲生父母外,很难找到几个真心为你考虑为你牺牲的人。
连如胶似漆结婚多年的夫妻,一母同胞的XDJM,都能为自己的私利分道扬镳。


对滴,是这样,这也是我的感悟!
对自己最好的人,永远都只有自己的亲生父母!

TOP

对丛飞舍命捐助的一点看法

对丛飞舍命捐助的一点看法

2006-04-25 09:03:1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收藏此页 网友评论 2593 条  

    相关阅读:丛飞走了 教给我们及时行善

  大多数人都有善良之心,这一点虽然在如今的社会已经没多少人相信,但我还是如此认为,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柔软敏感的部分。丛飞是善良的,而且非常之善良,但他的善良中多少含有病态的成份。这个话,从一开始偶就想说,但看到对他的溢美之词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一发而不可收拾,偶只好一次又一次把话咽了回去。

  社会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是由我们每个个体组成的,每一个个体生活的好,那么这个社会对全体成员而言就是幸福美好的。如果忽视了个体的幸福,一味的只强调个体应该做出牺牲,并且把这种想法上升为一种道德,形成无形的压力迫使大家向这样的道德标准靠拢,那么每一个个体都随时处于为他人做牺牲的压力之下,这种社会对每个成员而言还是幸福美好的社会吗?捐助贫困的基础是自己有能力如此做,毕竟先照顾自己和亲人的生活才是帮助他人的重要基础。如果要牺牲自己和亲人去捐助他人,那么我认为这是一种病态,很有可能是捐助后的快感大大超过了不照顾自己和家人的痛苦感,这种心理上的快感使其乐此不疲。我认为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比如丛飞,他为了捐助贫困生而舍家舍命,这种状态对于正常人来讲难道能说得通吗?如果大家都宣扬这种舍家舍命捐助他人的“道德”,谁还能活得好?在丛飞如此不顾惜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感受时,对家人而言,他难道不是一种自私吗?如果为了捐助他人而伤害健康、亲情,在亲人的心里这能称之为道德吗?连自己和亲人都不顾惜的人值得如此大肆宣扬吗?如此宣扬的目的是什么,是想让大家都去肯定他舍家舍命的“道德”并以此为榜样?如果人人都象他一样,谁还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一个不能过正常人生活的社会对大家而言还是正常幸福的社会吗?

  综上所述,我认为:一,丛飞有捐助快感心理依赖症;二,丛飞的道德标准不宜向全社会推广。

    附:从飞支持的那些贫困学生的反应

  7月16日晚上,CCTV2播出了从飞的故事,他支援了很多贵州的贫困的学生直到读完大学,现在他还在支援很多贫困的小学生、中学生知道读完大学(如果他们能考上的话)。

  但是,他现在却因为胃癌躺在病床上。

  主持人的两个问题让我寒心!!

  1:在从飞卧病期间,没有他曾经援助过的已经毕业的大学生给他过帮助,捐款,甚至没有慰问(良心何在?);

  2:因为他已经没有钱了,他现在支援的某些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家长居然写信给他,骂他是骗子。

  这样的事实,如何让我们还能那么安心给贫困的学生捐助?真的很寒心

  受助者李某:

  被人知道会没面子

  受丛飞资助的李某大学毕业已经工作了,毕业后与丛飞没有任何联系,只是有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不小心”说出了受丛飞资助上大学的事实。几天后,他从网上看到记者写的文章中提到了自己的名字,很不高兴,感到没面子,要求丛飞想办法删去文章中他的名字。

  丛飞的朋友林燕打通了李某的电话“我很平静地问他为什么要删去名字,他说他现在是大学老师,这事让学生知道了会很没面子。我说贫困受助是你一生中的重大机遇,再说贫困又不是罪恶,学生知道了还能怎么想?他说我就是不想让学生知道我过去的状况。我问,受助是耻辱吗?他说,我没说是耻辱,但我希望永远不再提起这段往事。”听到这里,林燕气不打一处来,“当天晚上,我一整夜没有睡着,第二天见到丛飞,他告诉我,他也失眠了一夜。”林燕说:“现在,喜欢上网的李某一定从网上看到了关于丛飞的报道,但至今连一声问候都没有!”说这话的时候,林燕一脸怆然。

  受助者小A:

  他帮我是另有所图

  受助者小A,大学毕业前夕,她还与丛飞保持联系,丛飞一直通过电话对她进行辅导,并在她即将大学毕业时为她找工作,但后来,只是丛飞为她找的学校音乐教师的岗位她不满意,才失去联系。记者得到小A的电话后与小A有一次通话,下面是对话的主要内容:

  “我只是想问一下你是否记得自己接受过丛飞的资助?”

  “我是接受过他的资助,当然记得,当时丛飞同意帮助我也是出于一种自愿,他有他的想法,我从来没有强迫过他。”

  “他资助你时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至于有什么样的想法,我也说不太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所图的,至于他图什么,我不说你也应该能猜到。”

  “我猜不到,你猜到了吗?”

  “我没时间去猜别人的想法。但你作为一名记者今天来给我打电话,核实丛飞是否资助我读了大学,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的想法吗?”

  “他胃出血了,医生说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可他现在陷入了没钱治病的困境,你想没想过应该向他伸出援手?”

  “向他伸援手?怎么伸呢?给他治病?可我现在每月不过三四千元钱,还没这个能力。再说,他也从来没向我提过这个要求。”

  “你无力帮助他,可也应该去看看他,让他知道你还没有忘记他呀。”

  “我太忙了,没有时间。”

  受助学生家长:

  何时病好出来挣钱

  丛飞住院后,许多受助学生的家长打来电话“要钱”,有些没有及时收到学费的家长们对丛飞产生了怀疑,认为他反悔自己先前的承诺了。但在知道丛飞生病住院后,许多家长都非常理解,劝丛飞安心养病,他们再想办法解决孩子的学费,有的甚至希望来深圳看望丛飞,但都被丛飞拒绝。

  丛飞住院后,手机放在林燕处,林燕接到这类电话最多,感慨也最多。

  有一天,林燕刚打开丛飞的手机,一个催款电话打了进来:“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林燕急忙解释:“丛飞病了,已经几个月不能演出了,现在暂时没钱给孩子们交学费,等他身体好了一定想办法寄钱过去。”对方听罢,半信半疑地盘问起来:“他得的是什么病啊?”林燕告诉对方是胃的问题,可能比较严重,对方听了,问:“那你问问他什么时候治好病出来挣钱啊?”

  受助者阿珍:

  能否帮我买个MD

  丛飞过去曾和林燕说起一个叫阿珍的女孩。

  1998年,丛飞到山东演出时,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阿珍在演出结束时找到丛飞想拜师。面对这个陌生的女孩,丛飞拒绝说,他不收女学生。阿珍临走时要去了他的电话,说以后有问题时向他请教。但此后很长时间,这个女孩一直没有和他联系过。

  两年后的一天,丛飞忽然接到了阿珍的求助电话:“丛老师,听说您是个有爱心的慈善家,资助很多贫困学生读书。现在我也遇到了经济上的困难,搞不好也有失学的危险,您能不能资助我一些生活费?”丛飞二话没说,很快就给她寄去了2000元钱。此后,每学期开学前后,丛飞总是接到阿珍要求帮助的电话,丛飞也总是有求必应。

  大学三年级时,阿珍的要求开始升级了,不但要生活费,还要课外补习费以及高档物品。有一次,她这样给丛飞打电话说:“我们班的同学都用上了MD听音乐,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可我的父母买不起,您能否也给我买一个?”丛飞到天虹商场花2800元买了一台MD,给阿珍邮去。不久,丛飞收到一条短信:“MD已收到。”

  大学毕业后,阿珍也当上歌手挣钱了,再也没有与丛飞联系过。不久前,林燕将丛飞住院的情况电话告诉阿珍,阿珍听罢,回答非常流畅:“请转达我的问候,让他安心养病。”从此,丛飞再也没有阿珍的音讯。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心都在颤抖。

  这个社会已经变得残忍,所以我要学会坚强!

TOP


我猜,当初让我帮忙抵押贷款的哥们的想法也是类似的:
--他是自愿的,我又没强迫他。
--他有困难时也没找我,我为什么要主动帮他?
--他有困难是他的问题,跟我有什么关系?他自己不能挣钱么?
--他当时帮我肯定是有所图的,现在要跟我要了,我得防着点。
--钱是我的,我才能决定该出还是不该出。


这个社会哪!

TOP

很简单,只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现在大家都信奉这个,所以。。。。。。。。。。。

TOP

还有,peter,你才奔三呀,额奔四了,不叫你peter兄了,哈哈哈~~~

TOP

原帖由 peter9898 于 2006-4-26 10:31 发表




最近发帖少了,确实是遇到了一些类似的不愉快的事,心情有点差,提不起兴趣来。
甚至有时觉得,在这里说这些事情也挺无聊的。浪费时间,浪费感情,还不如有空去干点实事,多赚点钱才是真的。

人的阴暗 ...

    我们都是凡人,都有七情六欲,有高兴的时候,也有极度不爽的时候!如果什么事情(无论好事、坏事)都不会引起一点点情绪的波动的话,那就坏了,我们离出世不远了(唐僧:施主,你已看破红尘,随我去吧,佛祖在等着我们呢)
    至于peter兄说最近在这说的事情是无聊的,这个我极度不同意,或许某些人这样认为,但我不这样看
    1、对于人性,我又多知了一些,更加坚定了我的一些理念,“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2、在这儿说事,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某种情感的宣泄,是对自我压力的释放!随着都市现代化的加速,人的一些优良本性都被磨灭了--换句话说,没人味了--上班面对错综复杂的公司人事关系,没有贴心人,有的只是无尽的工作和压力;下班后面对的是四周冰冷的墙壁,又有些事情无法向父母、妻子及很好很好的朋友吐露,长期积郁在心,久而久之,轻则情绪不佳,重则形成疾病,往往要看心理医生并进行精神方面的治疗(抑郁症)!!!这也是ONS、陪聊等产生的某种程度上的原因(可能有点牵强hehe)
    网络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东西,谁都不知在信息的那头是谁,可以某种程度上的掩护自己(当然对于网牛来说,谁都是赤裸的),假名字,假IP,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说自己想说的话......好像是某种潜在的规则,或者是自己的潜意识是这样想的,peter兄就是peter兄,我不想知道他现实中的真名,住在何处!我同样也不希望别人知道我是谁(这个有点自夸了hehe)怎么说呢,这或许是现代生活中的一种自我放松与保护机制吧,如果把两种网络和现实混到一块,偶没有想过,也不想这样做!

TOP

本帖最后由 peter9898 于 2014-9-29 01:51 编辑
原帖由 mp870 于 2006-4-26 22:23 发表
还有,peter,不叫你peter兄了,哈哈哈~~~


那咱们应该差不多。






[ 本帖最后由 peter9898 于 2009-8-28 02:09 编辑 ]

TOP

原帖由 nirvanayst 于 2006-4-26 22:53 发表

    我们都是凡人,都有七情六欲,有高兴的时候,也有极度不爽的时候!如果什么事情(无论好事、坏事)都不会引起一点点情绪的波动的话,那就坏了,我们离出世不远了(唐僧:施主,你已看破红尘,随我去吧,佛祖 ...







我是凡人,凡人的烦恼我都有,只是心比较宽,什么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很少没事老想。不过凡是我都喜欢搞明白:对,对在哪里,错,错在哪里。不喜欢糊涂。
都说难得糊涂,看来我还没有修炼到那个层次,现在是想方设法弄明白才甘心。

另外,说感情宣泄,这个在理,有些话确实没法跟现实当中的人讲,比如家人、朋友(?),同事,同学等。往往很多话跟陌生人讲倒痛快一些。
网络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发泄的自由空间,能够放松一下也是很难得的。

我倒不是很在意要隐藏自己,我经常去LW那里,很多网友也都见过聊过几句。其实,见面后可能会觉得:PETER也不过如此呀!对,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放到马路上绝不引人注目。

可能只有在这个虚拟空间里,我们才更容易找到和发现自己平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发现的一面吧。

没有大家的互动,可能我真的只发到20帖就结束了。

真的很感谢大家!



[ 本帖最后由 peter9898 于 2006-4-26 23:14 编辑 ]

TOP

原帖由 peter9898 于 2006-4-26 14:46 发表
对丛飞舍命捐助的一点看法

2006-04-25 09:03:1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收藏此页 网友评论 2593 条  

    相关阅读:丛飞走了 教给我们及时行善

  大多数人都有善良之心,这一点虽然在如今的社会已经 ...

    其实如果仔细阅读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原始累积的过程时的著作时,会发现有许多和现在国内类似的一些现象。国家、社会在进行一些潜在的不能明说的变化时,就要看个人对社会的阅读能力和应变能力。有的时候,咱们中学时学的  达尔文的   进化论   有的时候套用在社会和个人上也是适用的
    再一个,中国人,有些优点为世界所共识,但也有很多很多的缺点及劣根性让世界不齿,为什么ebay上有许多卖家指明不卖中国人?为什么仿制品在中国非常非常流行?为什么中国人阵地战远远不如麻雀战、游击战等敌后战有名和厉害?为什么电视上放的大清时代的片子感觉就是换了个服饰而已?
    或许咱们都该看看--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 如果有--权臣传--这本书,我想我一定会看。
    当然,咱们这都是在闲谈,不要想太多了hehe

TOP

原帖由 peter9898 于 2006-4-26 14:51 发表

我猜,当初让我帮忙抵押贷款的哥们的想法也是类似的:
--他是自愿的,我又没强迫他。
--他有困难时也没找我,我为什么要主动帮他?
--他有困难是他的问题,跟我有什么关系?他自己不能挣钱么?
--他 ...

   见多了钢筋混凝土,啥都会变的硬一点
   再火热的心,晾久了也会寒
   现在的这个社会,表面上还是五讲四美,但实际的评测准则却是“一切向qian看”
so
   请原谅我的冷血,我也在为了糊口,干粮分给你了我就饿死了,我没有责任养活你
   请原谅我的无情,我也在拼命赚钱,钞票让你花了我就没得玩,我没有义务供着你
   请原谅我的麻木,我也不是不帮忙,任何行动都有目的的社会,我不想无事惹尘埃

TOP

返回列表